两联供系统在冬季低温运行时,可通过以下方式提高能效比:
一、设备与技术层面
选用高效主机
选择高性能压缩机:采用涡旋式压缩机或高效螺杆式压缩机,其在低温工况下仍能保持较高的能效比。例如,涡旋式压缩机具有体积小、效率高、运行平稳的特点,能在较低温度下稳定输出冷量或热量。采用变频技术:变频两联供主机可根据室内外温度和负荷需求自动调整运行频率。在冬季低温时,当室内负荷较低,主机可降低频率运行,避免频繁启停,从而提高能效比。例如,变频技术可使主机在部分负荷下的能效比比定频主机提高30% - 50%。
优化换热设备
高效的板式换热器:板式换热器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积和较高的换热效率。在冬季,它能更有效地将热量从冷媒传递到水系统中,减少热量损失,提高整个系统的能效比。优化翅片管换热器:对于风冷模块部分(如果有),采用高效的翅片管换热器,如亲水铝箔翅片管换热器。亲水铝箔可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,减少空气侧的结霜现象,保证在低温环境下稳定运行。
二、系统运行与控制层面
精准的温度控制
变水温控制:根据室内外温度的变化动态调整供水温度。在冬季低温时,当室外温度较低,室内热负荷较小时,适当降低供水温度,既能满足室内舒适度要求,又能提高系统的能效比。例如,通过智能控制系统,将供水温度与室内温度、室外温度建立关联,实现精准的温度调节。室内温度分区控制:对于较大空间或不同功能区域,采用分区温度控制。这样可以避免局部过热或过冷,使系统在满足整体舒适度的前提下,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,提高能效比。
智能的运行模式
负荷预测与预启动:利用智能控制系统对室内负荷进行预测,根据预测结果提前启动或调整主机运行状态。例如,在室外温度即将下降时,提前提高主机的运行频率,使系统在负荷增加前就做好准备,避免因负荷突变导致的能效降低。多模式协同运行:结合制冷、制热、除湿等多种模式,在冬季低温时,当室内湿度较大时,可先进行除湿操作,再进行制热。这样可以避免在潮湿环境下制热效率低的问题,提高整体能效比。
三、辅助措施层面
高效的保温措施
管道保温:对水系统管道采用优质的保温材料进行包裹,如聚氨酯泡沫保温管。良好的管道保温可以减少热量在传输过程中的散失,提高系统的能效比。设备保温:对主机、换热器等设备也进行适当的保温处理,防止设备表面热量散发到周围环境中。
减少系统阻力
优化管道布局:合理规划管道走向,减少弯头、阀门等管件的数量,降低系统的水力阻力。这样可以减少水泵的能耗,提高系统的能效比。选用合适的水泵:根据系统的流量和扬程需求,选择高效的水泵。在冬季低温运行时,由于系统负荷可能发生变化,可选用具有变频功能的水泵,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水泵的转速,降低能耗。